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 学习·资讯 >> 学习园地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王学颜与黄埔精神
来源:    编辑:天津民革   2024-06-17 14:41
 
 

  我的外公王学颜在1999年冬天去世,那一年我仅仅十三岁。第二天上千名群众在寒风中自发来为外公送行,懵懂的我知道,我再也没法听到外公给我讲故事了,再也见不到他书房里那盏常亮的台灯、叠放整齐的书籍与《天津日报》。

“王记大书房”

  外公出生在天穆村一个书香世家。这个家族据信来自南京水西门世家,雍正九年因天津县升州,一支族人来津寄籍,并保持诗书传家的家风。外公的祖父名为王德舆,在清末内忧外患中考中咸丰元年恩科举人并担任直隶容城县训导。后因为母亲病故丁忧,且目睹清朝政治腐败、民变四起与列强侵略带来的民生凋敝、民智未开,他决定开办乡学并拒绝入仕,希望通过教育启发大众。从资料看,他与堂弟王德骏先后培养了北仓人卢汉邦、王秦庄人韩占鳘、大厂人王其坤、天穆人穆兴俊、穆祥和、马仲三等多位举人、廪生和秀才。王德舆所创办的乡学被称作“王记大书房”是近代少数民族教育杰出代表,他所居住的胡同也被称作“德善胡同”。

  后来,王德舆的儿孙王赞襄、王赞恩、王念祖等坚持在乡里从教,提倡教育救国理念,并积极接受新思想。1895年起新学在天津兴起,外公的父亲王念祖转读新学,又因武昌起义的号召,他前往武昌考取中华大学法律科,毕业后前往泉州陈炯明军法处短暂任职,希望以司法拯救国殇。但因为目睹军阀腐败与法政衰颓,他辞官回家专门负责教育孩子。

革命与从戎

  外公王学颜1904年出生,在家庭新旧两种教育模式中思考并成长起来。1923年他从直隶省一中(今天津三中)毕业的时候,辛亥革命已经如火如荼。他在父亲的激励下,考取北洋大学法政科,希望以法律匡扶乱世。然而,1923年的中国已经在大革命的前夜、五卅运动亦在酝酿中,国家政治晦暗、军阀林立,本希望通过投身法律救国的他发现,法律已无力解决中国的问题。同年,冯玉祥将军开始在华北练兵,救亡图存。外公毅然决定投笔从戎,辗转中在1926年考取西北陆军干部学校步兵科,并担任国民第五军手枪连排长职务,参加五原誓师,积极投身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洪流。

  北伐胜利后,商震将军为了昭示全国统一决心在北京黄寺开办河北省军事政治学校,外公受到商震将军的精神鼓励,率先报考并被录取。由于该军校大量起用黄埔系将领担任教官,因而毕业生亦被纳入中央军校(第六期、第七期)序列。至此,外公的生命与黄埔结下不解之缘。黄埔精神的精髓即提倡爱国、进步、求实和奋斗的革命品格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志在培养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军事素质过硬的指挥人才。外公在中央军校北平分校的学习中,不仅学到过硬的军事指挥才能,还广泛涉猎国民革命各种进步思潮,了解和接触到苏联社会主义思想,为他后来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转变埋下伏笔。

抗日与救亡

  从中央军校毕业,因为蒋介石背叛大革命,王学颜参加了讨蒋战争并在天津多所学校担任体育训练教官。从现存回忆录中可见,在日寇占据东北并向华北渗透的背景下,他提倡的学校体育训练向军事训练看齐的做法得到张伯苓、李邦翰先生的肯定,他也获张自忠将军提拔担任天津军事训练委员会主任。七七事变后,日军侵犯天津,外公在战斗中负伤而撤退到后方,并在冯玉祥将军举荐下在国防部训练总监部任职,训练新兵参与对日作战。后因为成绩突出,担任提拔为国防部政治部少将,获得陈诚、张治中将军的肯定与重用。

  1944年年末,日本军部开启被称作“一号作战计划”的豫湘桂战役,外公被委以重任,担任八十九军第20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该部驻守漯河正面与日军交战。第20师与川军29师吕留良部一起抵御两倍于己的敌人,最终因为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到湖北老河口继续与日军展开敌后作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由于外公为国尽忠作战的成绩,获得抗战胜利勋章并获张治中将军签发的嘉奖令。

新时代与使命

  1949年冬天外公与成都中央军校教务长李永忠中将率领学员集体起义,决定投身新中国建设。在回到天津后,由于天穆村在平津战役之前已被国民党焚烧殆尽,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黄埔“两不、两爱”(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精神,在乡里积极投身各种生产活动。而毕业于湖南女子师范学校的外婆则在扫盲班担任校长。外公外婆一边投身家乡建设,一边教育子女继承家学与黄埔精神,希望他们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与社会。

  1978年恢复工作后,外公积极投身北辰区政治协商会议重建、参与北辰区民革建设工作,并多次支持函授大学培训班与北辰区民族职专的创设与运转,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同时,作为回族,外公坚持民族团结奋进,支持少数民族同胞投身国家建设事业,并始终支持两岸和平统一的伟大愿景。他始终坚信要通过各种教育事业和社会建设来实现这些理想。在外公看来,科学与教育是国家存亡、社会兴衰的关键性因素,并在重视科学与教育的同时,提倡身体素质训练与道德美学的教育。

  除了社会教育之外,外公对家风建设颇为严格,他为后代的教育付出许多心血,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家风家德。他的子女天津地方建设贡献颇多,培养出孙辈、重孙辈大量人才,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延续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提出的“忍苦耐劳、努力奋发”的学习精神与“一心一意为国家奋斗”的革命精神。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也是外公诞辰120年,谨以此文告慰外公,并激励自己和同辈人积极进取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津ICP备20220095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