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 学习·资讯 >> 学习园地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百年黄埔魂 光耀九州同——百年黄埔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意义
来源:    编辑:天津民革   2024-06-17 15:08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黄埔军校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建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它在艰难困境中成立,走过曲折发展的道路。自1924年建立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国家的统一、独立、解放和发展出卓越贡献,建立不朽功勋。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两岸统一大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先人功业,后辈楷模。我的祖父郑军凯将军,1890年出生于广东顺德,21岁秘密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祖父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姚雨平将军率领的八千广东北伐民军,北上江淮,固宿大捷,击溃张勋,保卫南京,捍卫了共和。后袁世凯窃国,孙中山先生组建中华革命党,讨袁护国,祖父于1915年8月在香港秘密宣誓加入中华革命党。同年,参加讨伐袁爪牙龙济光,取得胜利。

      1917年,祖父经同志推介,参加广东陆军任第一师第一团少尉排长,正式开始了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期间进入中央直辖广东第二师军官讲习所步兵科学习军事,毕业成绩名列首名。粤军第一师是第四军(铁军)的前身,粤军创始人邓铿手下将星如云。军官讲习所是黄埔军校成立前,粤军培养军事专业人才主要的军事院校,与黄埔军校存在特殊的历史延续关系。

  当时很多亲友对祖父一介书生身披戎装很不以为意,多方劝阻。但是,祖父坚定地认为唯有革命成功,个人才有出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革命的军旅生涯,在东征、北伐、抗战中冲锋陷阵。攻打武昌,祖父作为第四军十二师连长任爬城奋勇队(敢死队)队长,身先士卒,冒枪林弹雨,攀上城垣,头部中弹,险些牺牲。

  抗战中他历经南京保卫战、桂南会战收复昆仑关、南宁、钦州等地诸役,先后率部与日军激战于廉江马头岭、合水墟、两家滩及广州湾羊菁、东边岭、乌石岭等地,重创侵略者,民国军事委员会多次明令记功嘉奖,以战功晋升少将军衔。抗战胜利后获颁胜利勋章。广州解放后,人民政府对祖父礼遇有加,当时的顺德县长曾经登门看望过他。经人民政府批准,祖父于1951年移居香港,1955年后到台湾定居。由于两岸阻隔,此后一直没有再见过子女。祖父热爱祖国,忠于理想,始终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祖父的军旅生涯与很多黄埔人轨迹惊人一致,一生历经辛亥、护国、护法,东征、北伐、抗战,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屡建功勋。祖父参加辛亥革命时,只有二十出头,参加北伐时不过三十多岁,他是当时革命队伍千千万万个热血青年中的一员,是经历过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的幸运者。在国家民族兴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义无反顾地奔向第一线,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革命精神仍然有我们学习的现实意义。

  祖父晚年在自传里写道:“始终为革命奋斗,为主义努力,尽我革命军人之天职,虽白首老兵,自伤迟暮,然俯仰无愧,亦足自慰也。”这也是那个时代许多革命军人的内心写照。

  我理解的黄埔精神是:

  一、黄埔精神核心就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

  黄埔军校师生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出了献。黄埔精神实质是以爱国为核心的精神力量,是维护和捍卫祖国完整统一的坚强信念,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积极带动社会前进的先锋行动风范。

  目前,对黄埔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把黄埔精神概括为四个字:“爱国、革命”;二是把黄埔精神概括为六个字“牺牲、团结、负责”。

  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讲话中阐明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精神自始便深深打上了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思想实践的烙印。在黄埔军校,“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在黄埔师生身上,爱国、革命精神体现得最为鲜明。

  黄埔精神发端于每个黄埔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热忱与热爱,归根于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奉献与牺牲。可以说,爱国主义是黄埔精神的出发点,也是黄埔精神的外在体现,更是黄埔精神的核心要素。 

  二、黄埔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黄埔精神既是民族精神孕育的结果,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留给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黄埔精神中不仅有所涵盖,而且在黄埔师生身上更有突出表现。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黄埔师生东征、北伐,浴血奋战;特别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黄埔师生挺身而出,抗击日寇,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坚固长城。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恪守军人天职的负责精神,亲爱精诚的团结精神,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不仅是黄埔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反映。黄埔精神孕育于民族精神之中,同时也充实和丰富了民族精神。

  三、发扬黄埔精神,在新时代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包括国家经济实力的极大增长,也包括民族精神的光大弘扬,包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极大增强。黄埔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革命、牺牲、团结、负责、奋斗、奉献等精神,不仅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特别是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她不仅是黄埔精神的核心,也是民族精神的灵魂,坚持和发扬她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人们能够超越曾经有过的恩怨、得失,同心同德,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不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屡遇强敌,始终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人们心中永远不变的爱国情结。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当年,黄埔师生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浴血杀敌,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今天,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坚决反对“台独”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四、发扬黄埔精神有助于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毛泽东同志多次谈及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对黄埔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1936年红军大学开学典礼上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的成功,我们红大就要继承着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的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抗日战争中所彰显的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是国共两党、两岸同胞以及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当下,有着更加突出的作用。

  黄埔建校百年之际,我们共同回顾黄埔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牢记我们的历史使命,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讲话精神:“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们要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促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津ICP备20220095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