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5年要坚持‘三新’‘三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天开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优势集聚,打造创新生态体系。”出席政协天津市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刘志新向记者表示,“低空经济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数实融合等特点,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2024年7月,天津市政府发文批复成立天开高教科创园东丽园,全力打造商业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新高地。2024年8月发布的《天津港保税区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030年保税区将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低空经济体系,培育形成创新引领、要素富集、空间集约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同年11月,京津冀三地联合签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共同推进飞行服务平台统一建设、协同运行、信息互通。
鉴于此,刘志新委员带来了《关于推动我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在调研中,刘志新委员发现,目前,本市还存在低空空域管理机制、空域开放范围、飞行审批流程等还不适应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要求;我市通用机场数量少,低空起降设施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需求等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