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角度 新思路 发挥党派优势 小切口 大视野 专注社情民意 |
来源: 编辑:天津民革 2025-07-23 09:24 |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民主党派成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体现人民群众愿望,反映人民群众需求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社情民意,有利于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发挥民革党员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增强民革党员的参政议政能力。作为民革党员,执笔撰写社情民意信息,不仅是职责所系,更是将个体感知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通道。这份工作,要求我们既能俯身倾听最细微的民声,又能抬头瞭望最宏阔的国策,在“小”与“大”、“多”与“新”的辩证统一中,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小切口,大视野,于细微处洞见时代气象 社情民意信息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其“小切口”的精准定位。这“小”,不是视野的局限,而是观察焦距的精准调校,是于无声处捕捉时代脉动的敏锐。 一是穿透表象,直抵本质。在选取题材、寻找论据过程中,应当专注于具体而真实的民生关切。从日常生活的细微褶皱中,识别那些反复出现、影响深远的“痛点”与“盼点”。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穿透表象的洞察力,在看似琐碎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背后,探寻其与宏观政策、社会结构、发展趋势的内在关联,揭示其蕴含的普遍意义和深层矛盾。 二是数据为眼,量化感知。敏锐捕捉各类数据流中的异常波动、趋势变化或结构性问题。冰冷的数字背后往往隐藏着民生诉求或潜在的风险隐患。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培养对数据的敏感度,善于从统计报表、调查报告、行业分析甚至零散信息中,识别出那些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冰点”与“拐点”,将其转化为信息议题的坚实支撑。 三是追踪末梢,感知温差。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地。高度关注政策在基层执行环节遭遇的“最后一公里”梗阻或效果偏差。深入政策传导的末梢神经,感知政策意图与实际效果之间的“温差”,发现执行过程中的盲点、堵点、难点。这些细微处的感知,恰恰是优化政策、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切入点。
多角度,新思路,以独特视角赋能精准建言 “小切口”是基石,“大视野”是灵魂。要使信息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必须突破线性思维的束缚,引入多维度观察,激发创新性思考。 一是立足界别,深耕优势领域。深刻理解并自觉运用民革在“三农”、社会与法制、祖统等领域的深厚积淀和独特视角。将信息选题和思考路径主动锚定在这些优势领域,将具体民生问题置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宏大背景中考量,赋予建言更厚重的专业底蕴和战略价值。 二是跨界融合,碰撞思想火花。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具有系统性、关联性。主动打破领域藩篱,尝试将不同领域,如“三农”经验与城市治理、法治建设与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观察视角、思维模式和实践经验进行创造性迁移与融合。在看似不相关的领域间建立思维链接,往往能催生打破常规、令人耳目一新的破题思路和解决方案。 三是心系大局,拓展时空维度。自觉将具体问题置于国家发展全局、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纵深中进行审视。思考眼前问题对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困境提供镜鉴。发挥民革祖统工作特色优势,使建言献策更具历史纵深感和时代使命感。
精雕细琢,务实为要,淬炼信息核心价值 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是深入思考与精准表达的结晶。从选题立意到谋篇布局,再到字斟句酌,每一个环节都需秉持匠心,追求实效。 一是建议求实,操作可行。 对策建议是信息的落脚点,务必突出“实”字。避免空泛的原则性呼吁,着力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深入思考建议落地的现实条件、责任主体、实施路径和可能遇到的障碍,力求建议内容务实管用,能为决策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选项。 二是文风洗练,观点淬炼。 崇尚简洁、准确、有力的文风。标题要醒目,直击核心;开篇要明快,开门见山;论述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语言要精炼,去除冗余,用最经济的文字承载最丰富的信息。核心观点要反复锤炼,力求鲜明、深刻、有新意,能给人留下清晰印象和思考空间。 三是持续精进,厚积薄发。 将信息撰写视为持续学习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领域知识,关注前沿理论和政策动态。深入基层调研是基本功,通过多种渠道倾听最真实的声音。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不断反思撰写得失,积累经验。每一次打磨,都是认知的深化和表达能力的跃升。 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是民革党员履职尽责的光荣使命,也是参与国家治理、贡献智慧力量的重要途径。它要求我们心怀“国之大者”,眼观“民之细者”,以“小切口”精准切入,以“大视野”统揽全局,以“多角度”拓宽思路,以“新思维”破解难题。唯有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精雕细琢每一篇信息,才能让来自基层的声音穿透壁垒,让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进步的力量,真正发挥好参政党的独特作用。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津ICP备2022009523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