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 学习·资讯 >> 学习园地
纪念辛亥革命114周年|盘点新世纪邮品上的“辛亥革命”
来源:    编辑:天津民革   2025-10-11 08:56
 
 

  1911年,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今天,是辛亥革命114周年纪念日。在此让我们盘点一下天津博物馆收藏上的“辛亥革命”。

JP99《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邮资片

  迈入新世纪的2001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爆发九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邮政没有发行邮票,仅发行了一款编号为JP99的《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邮资片。这款纪念邮资明信片,全套1张,彩色胶版印刷,卢天骄设计。邮资图选择了孙中山先生的肖像,背景为象征革命的红色,孙中山肖像后的浮云象征着当时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片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浮雕。

(图1:2001年10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JP99《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邮资片,1张。)

  

2011-24《辛亥革命一百周年》(J)邮票和2011-24M《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小型张

  2011年10月10日是武昌起义爆发100周年纪念日,中国邮政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发行了2011-24《辛亥革命一百周年》(J)邮票,以缅怀与弘扬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邮票全套2枚,影写版印刷,李晨设计。图案分别为:“武昌起义”“推翻帝制”。面值均为1.20元。“武昌起义”画面表现了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攻占武昌城的场景,突出了他们为推翻封建王朝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图案背景是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推翻帝制”画面表现了孙中山等革命先驱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主共和,获得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广泛支持的场景。人物前排是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胡汉民、蔡元培五位代表人物,后面排列的是拥护革命的民众,图案背景是大总统府旧址。设计者采用铅笔素描写实,再融入没骨写意的手法,描绘出武昌起义时,将士们挥舞十八星旗,冲击湖广总督衙门的历史场景,又绘制出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先驱与拥护革命的民众一起将封建帝制送进历史的场面。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在厚重之外赋予画面灵动的气质,营造出水墨画的效果,使传统的铅笔素描更为传神。

(图2:2011年10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2011-24《辛亥革命一百周年》(J)邮票,全套2枚。)

 

  同时发行小型张1枚,图案为“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面值6元。画面上孙中山先生身着西装,左手持一卷书,右手插兜,目光专注深沉,在边饰“天下为公”四字衬托下显得若有所思。图案背景为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节选。

(图3:2011年10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2011-24M《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小型张,1枚。)

  

2016-32《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J)邮票

  中国邮政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也为了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于2016年11月12日发行2016-32《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J)邮票,全套4枚,影写版印刷,吴冠英设计。图案分别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1.20元)、“ 孙中山铜像”(1.20元)、“中山公园中山堂”(1.50元)、“中山纪念中学”(1.50元)。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画面以纪念馆正门入口为主图,采取了斜面构图,比较注意强调透视关系,兼顾了左右两端的石坊门墩,使纪念馆门牌和孙中山“天下为公”题词均在画面上出现,后面茂密的树林环绕,显得宁静,有一种纵深感。

  “孙中山铜像”图案选取的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俗称“红楼”。以矗立在旧址正门前的孙中山铜像为中心,背景为军政府旧址主体建筑。由于铜像与建筑之间实际上有较大的距离,设计者对两者间的透视关系进行了适当的处理,通过叠加的手法将两个景观组合在一起,左前方的铜像成为视觉重点,而右后方的红楼也比较醒目。

  “中山纪念堂”图案选取的是中山纪念堂,即北京中山公园内的中山堂。1925年3月21日,孙中山病逝后曾在这里停放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中山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举办孙中山诞辰和逝世纪念仪式的重要场所。设计者选择了端庄严谨的正面视角来表现纪念堂,又采用了对称性的构图,使画面显得庄严肃穆,符合它作为重要纪念场所的特点。

  “中山纪念中学”图案选取的是中山纪念中学,学校坐落于伟人故里中山南朗镇翠亨村。1931年,由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遗愿,历时3年建成。现在,学校以环境园林化、校园信息化、设施现代化、质量最优化的优势,为莘莘学子所热切向往。邮票图案是中山纪念中学的大门,透过正门可以看到后面的逸仙堂等建筑,校门上方由宋庆龄题写的校名清晰可见。学校门边栽种有两棵松树,寓意“百年树人”。

(图4:2016年11月12日,中国邮政发行2016-32《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J)邮票,全套4枚。)

 

  这套邮票以写实的绘画手法进行创作,色彩处理较为淡雅,以表达庄严、肃穆之感。背景的天空部分,通过单色线条描绘了不同形状的云彩,在平衡画面的同时亦不过分突出,主次分明,而第2枚邮票上云彩翻滚起伏的幅度稍大一些,则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主体,营造出一种风起云涌的意境。在色调上,画面以蓝灰、咖灰和褐色为主,使邮票富有沧桑感和历史感。值得注意的是,这套邮票的设计者吴冠英先生也是广东中山人。他说自己虽然在广西南宁出生,祖辈却与孙中山先生是老乡。由于这种缘分,有位熟悉和了解吴冠英的友人便推荐他来绘制这套邮票,中山先生的家乡中山市也力挺吴冠英来担纲这套邮票的设计,觉得由家乡人来画家乡人更有意义、更有感觉。

  

2021-25《辛亥革命110周年》(J)邮票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中国邮政在2021年10月10日,发行了2021-25《辛亥革命110周年》(J)邮票,全套1枚,影写版印刷,冯远设计。图案取材于画作《武昌起义》,面值1.20元。《武昌起义》的草图创作于2004年到2005年,作者冯远,小稿的尺寸是40厘米×50厘米。后来,作品经过反复修改,最终由冯远、杜滋龄、房俊焘、鲍凤林于2008年到2009年合作完成。《武昌起义》最终成为了一幅306厘米×451厘米的巨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多个重要纪念活动上都有展出。为发行这套邮票,中国邮政的制作团队从中国美术馆的藏品中选中了这幅画,然后找到主要作者冯远一起讨论邮票发行事宜。因为要把这幅巨画缩小到邮票方寸之间,所以画面必须非常精致。最后,制作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选用冯远创作的小稿作为素材,并请他对色彩进行调整,以取得最好的视觉效果。在设计图案时,设计者把原稿内容裁掉了一部分,只保留了起义部队高举大旗冲进城门的场景。邮票的图案色彩凝重,人物生动,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场面,冲天的火光和鲜艳的红旗,进一步烘托出枪林弹雨的战斗气氛,以及革命者不畏牺牲的精神,再现了革命先烈在茫茫黑夜中为中华民族带来光明的时刻。

(图5:2021年10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2021-25《辛亥革命110周年》(J)邮票,全套1枚。)

 

  邮品,作为一种小小的媒介,承载了设计者的理想与希望。从设计到发行,从传递到收购,都展现了时代的智慧。而辛亥革命题材邮品的发行,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传播,更是精神与思想的传递。这些邮品,作为辛亥革命的一种纪念形式,更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它们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以及孙中山等革命先驱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主共和的伟大功绩。铭记历史,开辟未来,通过欣赏这些邮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从而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津ICP备2022009523号-1